在雷速体育的3月13日新闻报道中,随着上海海港与上海申花相继在1/8决赛中被淘汰后,上海《新民晚报》发出了深入的反思文章——《知道缺什么,才能补什么》。
文章中,对申花和海港的遭遇进行了深入剖析。尽管这两支队伍在亚冠赛场上失去了进一步的机会,但这却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尤其是对于申花主帅斯卢茨基来说,他曾在俄超执教并带领球队征战欧冠联赛,此次是首次带领申花征战亚冠赛场。在申花被淘汰后,斯帅坦言,经过10场亚冠比赛的洗礼,他最深刻的感受是中超球队与日韩队伍之间的明显差距。
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比赛的强度上。中超球队在面对高强度的对抗时,往往难以持续输出高水平的技战术。对手看似轻松的破门机会,到了中超球员手中却变得异常困难。虽然中超的球员能够组织起犀利的进攻,但缺乏必要的连贯性,难以做到“复制黏贴”。这背后的实质问题是技战术思维与脚下控球的结合能力,以及高频率的输出能力不足。
这样的差距并非偶然,而是平时比赛质量所决定的。面对这种情况,文章认为既然已经清楚了自身的不足,就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强。摒弃“亚冠对中超球队来说只是鸡肋”的陈旧观念是必要的。申花与海港虽然这次未能进入更深的比赛阶段,但他们已经实现了定下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希望我们的职业队伍能够从这次经历中看到与高水平亚洲队伍的差距。
未来,中超球队应该积极与更多高水平的亚洲队伍交手,取长补短,不断磨练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亚冠赛场上有更多的收获,也为中国足球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不仅是申花和海港的经验教训,也是整个中超足球应该深思的问题。